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臺企銀行動銀行App
下載
首頁 永續發展
社會
職業安全與健康

職業安全與健康

員工是企業的資產,臺灣企銀對全體員工的照顧向來不遺餘力,涵蓋範圍包含總行單位、125 個國內營業據點及 9 個海外單位。除依據勞動基準法等相關勞動法規訂定工作規則及各項人事管理規定外,並依法令辦理勞工保險、全民健康保險、退休金提繳等事宜;定期辦理員工健康檢查、提供優惠團體醫療與意外保險,保障員工生活,使員工得以無後顧之憂的在工作上發揮所長。


臺灣企銀為防止職業災害、保障行員安全與健康,依職業安全衛生法相關規定訂定本行職業安全衛生政策、管理辦法、工作守則及管理手冊,推動實施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遵守職業安全相關法令和要求,提供員工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環境,各單位應共同防範,消除危害和降低職安衛相關風險,承諾持續改善確保永續經營,並列入重大業務考核項目。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ISO 45001
臺灣企銀於 2022 年總行大樓導入國際標準規範「ISO 45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適用範圍涵蓋全行各單位,驗證對象包含總行大樓全體員工及承攬商。臺灣企銀持續檢核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手冊是否需依現況修改、辦理相關教育訓練及徵詢總行大樓各單位代表意見,亦進行職業安全衛生法規鑑別與符合查核,並由顧問師赴總行大樓進行現場訪視並就訪視結果請職掌部處進行改善,也同時辦理組織背景環境與內外部議題考量、危害鑑別與風險機會評估、目標方案建立、內部稽核訓練及執行內部稽核、管理審查等事項。於 2023 年 7 月 20 日及 2024 年 7月 8 日通過續審。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架構圖

臺灣企銀為因應導入「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於2024年訂定職安衛目標╱績效指標如下:


項數 目標 2024年職安衛目標/績效指標
1 預防職病發生

2024年7月底完成工作站(電腦及螢幕)之汰換更新作業。



2

2024年10月底完成「委託專業心理諮商機構辦理本行員工心理諮詢服務」之規劃案。


「ISO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證書
有關職業安全衛生之工作者參與
專職單位
為維護員工安全與衛生,臺灣企銀人力資源處設有勞安科,推展安全衛生業務,編制有甲種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及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員,並已向臺北市勞動檢查處辦理登錄在案,另外聘請特約臨行服務醫師及僱用專任護理人員為員工健康諮詢服務。
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
為審慎處理勞安問題,臺灣企銀設置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由總經理擔任,每 3 個月舉行會議一次,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委員會職掌審議、協調、建議及考核安全衛生相關事務,如政策、執行計畫及成效等。委員會之委員共 9名,其中勞方代表 3 名,佔 33%。各項職業安全相關業務也符合臺灣企銀與企業工會之協約內容。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委員會組織架構圖
2024年度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
開會次數 4次
議案數(陳報案+討論案+臨時動議) 21案
團體協約已涵蓋的健康與安全相關議題
臺灣企銀與企業工會間之團體協約條文中(團體協約全文揭露於本行官網,查閱路徑:本行網站首頁 > 永續發展 > 社會 > 團體協約)以健康與安全為主題者,主要為第 40 條至第 42 條;另第 23 條請假之協定中多項優於法令規定;其他有關工時、輪班、性別平等及職業災害相關補償等,分列於其他條文。
溝通作業規範
臺灣企銀訂有溝通作業規範,溝通對象包含內部(正職人員、約聘人員、供應商及承包商)及外部(如顧客、主管機關、傳播媒體及社會大眾等)。不管是內部或外部若有涉及職業安全衛生改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宣導等建議事項,將會依據該規範由專責單位負責溝通作業事宜。
職場安全與健康風險
行員身心健康問題除影響工作表現外,可能導致病假、抱病上班等問題,將會影響公司的營運效能,利用病假天數估算因健康問題所損失的人力成本,將會是做為健康風險分析指標之一。利用當年度「(公傷假天數 + 病假天數 + 事假天數)/ 應工作天數)之百分比」計算缺勤率,並利用此方法觀察同仁健康狀況,以下為近4年出席情形:
近四年員工缺勤率統計
2021 2022 2023 2024
員工缺勤率 0.37% 0.53% 0.66% 0.59%
於全體員工涵蓋率 100% 100% 100% 100%

2022-年COVID-19本土疫情爆發感染個案遽增,行員確診人數相對增加,又因隔離管制措施從7日改為5日,部分同仁於5日後仍尚未康復,故繼續以病假形式請假休養,故缺勤率上升。


臺灣企銀為有效進行職場危害風險辨識,同樣依循遵循 PDCA 管理模式,達到增進職場安全與促進健康目的。臺灣企銀透過作業環境、健康檢查、問卷調查結果、個案(如職災案件)情形及職場健康促進四大計畫(異常工作負荷、人因性危害、母性健康保護、不法侵害)等重要指標,評估員工健康風險,並依其發生率及對公司營運之衝擊程度評估風險程度如下:

風險程度 風險議題 現況 減緩措施及辦理成效
高風險 傳染病
  • 許多傳染病於社會流行,如流行性感冒,臺灣企銀亦配合政府政策辦理流感疫苗施打。

衛生教育宣導:

  • 為提供正確的醫療、健康及防疫資訊,臺灣企銀聘請臨行特約醫師(3位)、常駐護理師(各地區共計4位)及公共衛生專業背景人員提供行員防疫及健康諮詢。

配合流感疫苗接種政策:

  • 辦理總行單位及重慶南路大樓施打公費流感疫苗活動共137人
高風險 交通意外 上下班途中容易所造成之交通意外事件。
  • 總行大樓為因應曾發生同仁上班途中因天雨路滑於行舍附近跌倒情形,故加裝防滑措施(如防滑條)及告示牌。
  • 當意外發生後,臺灣企銀護理人員將給予關懷及傷口護理等協助。
  • 請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來行辦理交通宣導課程,並錄製成影片上傳至學習平台供參。
  • 持續請單位主管宣導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中風險 新陳代謝症候群
  • 因銀行業務性質,容易久坐少動、三餐時間不固定且外食較多,業務單位也容易有應酬情形,再加上臺灣企銀行員平均年齡較年長,容易為新陳代謝症候群的高風險族群。
  • 臺灣企銀透過每兩年辦理員工健康檢查統計結果發現,有多數的行員都有肥胖及三高的問題。
  • 每月辦理醫師健康諮詢服務,倘若行員自發性自覺可能有代謝症候群相關問題,都能向臨行服務醫師及臺灣企銀護理師進行健康諮詢。
  • 2024年起增聘1位內科專科及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專科診所所長擔任本行臨行醫師。
  • 2024年有關肥胖及三高經本行特約醫師健康諮詢共計166人,教導如何攝取飲食、規律運動方式、生活型態調整,並已經就醫者強調定期回診的重要性。
中風險 心理健康 近年心理健康層面問題逐漸受重視,員工心理健康大受影響,人與人之間難免有所摩擦的情形發生。
  • 行員若有心理問題,臺灣企銀護理人員都能提供諮詢協助,必要時可轉介臺灣企銀臨行服務醫師或其他專業心理諮商人員。
  • 為使同仁震後安心減壓,設計相關文宣,提供行員心靈閱讀及協助管道。
  • 為促進同仁身心健康及生活工作平衡,協助同仁調適身心壓力及負面情緒,自2024年10月1日起委託專業心理諮商機構辦理員工「心理諮詢服務」,提供員工調適、疏r解工作情緒及壓力、溝通與解決問題的管道。
中風險 癌症
  • 2023年衛生福利部公布2022年十大死因仍有癌症等相關疾病,且死亡年齡8成7集中於55歲以上高齡族群。
  • 臺灣企銀2024年12月底50歲至60歲以上同仁已佔30.2%,為容易成為癌症造成死亡的高風險族群。
  • 就預防醫學採三段五級預防工作,其中次段預防係以早期診斷與適當治療為主。臺灣企銀員工健康檢查亦有相關檢查項目,並辦理總行單位及及重慶南路大樓公費子宮頸抹片(子宮頸癌)檢查及乳房攝影(乳癌)。
  • 吸菸及吸二手煙為癌症的高危險因子,臺灣企銀持續落實於各營業場所入口處(含ATM入口)均張貼明顯禁菸標示,以宣導戒菸概念,提供員工無菸之職場環境。
低風險 母性健康保護計畫
  • 為維護臺灣企銀妊娠中、分娩後一年內之女性行員身心健康,以達到母性健康保護之目的。
  • 臺灣企銀2024年12月底男女比率分析,女性已佔56.5%,適合生育年齡(約20至39歲) 女性佔總人數26.9%,皆可能為本計畫之保護對象。
  • 母性健康保護計畫包含危害評估與控制、醫師訪談指導、風險分級管理、工作適性安排及其他相關措施。
  • 各單位職安主管依計畫進行「作業場所危害評估及母性健康保護採行措施表」之評估、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進行「妊娠(含懷孕及流產)及分娩後未滿一年之勞工健康情形自我評估表」之評估及員工訪談、勞工健康服務醫師進行「妊娠及分娩後未滿一年之勞工之工作適性安排建議表」之衛教指導及給予建議,並視該單位人力酌予調整職務(工作內容調整或更換、工作時間調整)以及作業現場改善措施,以減少或移除危險因子。
  • 2024年度總計100名同仁通報,產檢假82位、安胎假5位、流產假9位、分娩假4位。總追蹤人次為110人次,結案94位,整體完成率94%。
低風險 人因性危害預防計畫 因銀行業務性質,需從事重複性工作,容易因姿勢不良、過度施力及作業頻率過高等原因而促發肌肉骨骼傷害及疾病。
  • 臺灣企銀每兩年或不定期進行「員工自覺肌肉骨骼症狀調查表MNQ」之問卷填寫,依人因性危害預防流程進行調查、評估、改善、統計與分析。2024年行員健檢亦已全面施作的「自覺式肌肉骨骼症狀調查表」之電子問卷調查,待報告結果進行相關分析及風險危害報告。
低風險 異常工作負荷促發疾病預防計畫 部分行員因業務性質需輪班、夜間工作及長時間工作,如駐衛警、主管司機、資訊部機房、信用卡部、客服中心及董事會稽核處經常出差同仁等,2024年12月底共計116位可能因工作因素造成健康危害的高風險族群,列為追蹤關懷對象。
  • 臺灣企銀每年針對輪班、夜間工作、長時間工作等具過勞與壓力風險之臺灣企銀員工進行「過勞量表」評估,辨識高風險群。綜合以下個人風險因子(Framingham Cardiac Risk Score)、工作型態與環境風險因子,推估職業促發腦、心血管疾病風險等級,依據評估結果進行預防及改善措施,如:醫師面談及健康指導、工作時間調整或更換工作內容之措施、實施健康檢查、管理及促進,並定期追蹤高度風險群行員之改善情形,對無法短期改善或狀況持續惡化之行員,再次安排評估、訪談及健康指導。2024年健檢亦已全面施作的「過勞量表」之電子問卷調查,待與健檢報告一同分析風險危害。
  • 主管司機、資訊部(林口機房)、信用卡部、客服中心、董事會稽核處,共計116人進行過負荷評估,經風險評估分析無風險人數95人(無須諮詢)、中風險人數19人(建議諮詢)、高風險人數2人(必須諮詢);追蹤關懷諮詢達成率100%。
低風險 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計畫 為預防員工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以下稱職場不法侵害),確保員工之工作安全及身心健康,免於職場不法侵害之工作環境。
  • 依據計畫進行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適性配工與工作設計檢點作業,每年各單位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須進行:
    • 危害辨識及評估,填寫「職場不法侵害預防之作業場所環境檢點紀錄表」。
    • 作業場所之配置評估,填寫「職場不法侵害預防之作業場所環境檢點紀錄表」。
    • 工作適性安排評估,填寫「職場不法侵害預防之作業場所適性配工與工作設計檢點紀錄表」。
    • 行為規範之建構,填寫「職場不法侵害行為自主檢核表-主管層級」。
    • 成效評估及改善,填寫「職場不法侵害預防措施評估表」,以作為日後教育訓練及相關措施之參考,並妥善保存,以供隨時檢視。
  • 辦理臺灣企銀「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計畫」之評估及檢點作業,並辦理「危害預防及溝通技巧訓練」線上學習課程,增加同仁對友善溝通之技巧及相關法律常識。
低風險 辦公室意外及環境危害
  • 臺灣企銀提供員工安全健康之工作場所,於辦公室設有中央空調系統、充足的照明設備,舒適合宜的工作空間,設置緊急逃生路線及出口,定期進行電梯設備保養,備有消防設施並定期舉行消防演練、定期消毒清潔工作環境、實施門禁管制,亦包括提供必要之健康與急救設施,並致力於降低對員工安全與健康之危害因子,預防職業上災害。
  • 另經2024年職業災害調查,共計12件為辦公場所發生的意外事件,如工作場所跌倒。
  • 總行大樓單位定期由各單位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辦理工作場所危害鑑別,並適時提出矯正措施且加以改善。
  • 臺灣企銀訂有「職業安全衛生工作守則」,包含工作安全及衛生標準、各項設備之維護及檢查方式,各單位指定專責人員定期實施職業安全衛生檢查,以確保相關設備均能正常作業,降低事故發生,保障人員之人身安全。
  • 倘若有行員於工作環境發生異常(包含意外及虛驚)事件(如跌倒、受傷),臺灣企銀針對相關事件依照規定流程紀錄並檢討矯正發生異常原因,以降低再發生相關事件。
  • 定期辦理作業環境二氧化碳濃度及照度監測作業,2024年上、下半年經監測機構出具監測報告書顯示二氧化碳濃度及照度監測皆符合規定。
  • 近年職場環境改善成果:
    • 總行1樓及18樓餐廳空調加裝防疫殺菌設備。
    • 於人員較多之辦公地點(80人以上)設置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
    • 總行大樓18樓廚房、餐廳及食品、相關設備倉儲進行工作環境安全及食品安全衛生進行環境改善及管理規劃。
    • 針對總行大樓非辦公區域(如頂樓、機房等)進行工作環境安全改善。
    • 針對總行營業廳門框進行修繕,以維護工作環境安全。
    • 近年職場環境獲獎:
      • 本行總行大樓哺(集)乳室榮獲「2023年度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優良哺(集)乳室分級認證暨績優評選活動特優」。
      • 本行總行大樓通過「2023年健康職場認證-健康促進標章」認證。
異常事故事件處理
事故分類
退避權
工作場所有立即發生危險之虞時,主管應即令停止作業,並使行員退避至安全場所。行員執行職務發現有立即發生危險之虞時,得在不危及其他工作者安全情形下,自行停止作業及退避至安全場所,並立即向直屬主管報告。
健康服務
為提供行員正確的醫療及健康資訊,臺灣企銀聘請1位市立醫院職業安全衛生專業醫師及1位地區醫院神經內科專業醫師擔任臨行醫師,並聘請具有臨床及職場實務經驗的護理師共4位,駐點於北、中、南,近距離提供同仁更多的健康服務,如身心健康諮詢、傷口護理等。
職業健康服務
  • 優於法令之員工定期健檢
    • 主管級人員每年給予1日公假至洽定之醫院或健檢機構擇一辦理健康檢查並予以補助。
    • 非主管級人員不分年齡每2年辦理巡迴健康檢查,同時開放眷屬得以團體優惠價格自費參加健檢。
  • 健康諮詢
    • 為維護同仁職場健康,臺企銀每月均安排醫師臨行提供健康諮詢服務,有健康諮詢需求之同仁可向護理師預約,如無法親臨醫師服務地點的同仁,亦可預約電話諮詢或電子郵件寄送至護理師信箱進行此項服務。
    • 2024年臨行特約醫師健康諮詢共計405人次,另護理師後續追蹤關懷共計41人次。
  • 衛教及緊急處置
    • 護理人員提供健康教育、衛生指導、健康諮詢、量測體溫、血壓、緊急傷病處置等服務,2024年共辦理計3,663人次。
    • 提供非員工之工作者於臺灣企銀工作場所臨時緊急傷病處置。
有關職業安全衛生之工作者訓練
臺灣企銀各單位依法設置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急救人員、防火管理人,並具備相關證照及辦理相關訓練,2024年訓練情形如下:
2024年度職業安全衛生相關訓練
人數(人) 時數(小時)
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訓練 81 1,211
急救人員訓練 95 829
防火管理人訓練 53 528

臺灣企銀針對需執行 ISO45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之單位職業安全衛生業務主管辦理相關教育訓練,共 202 人次、744 小時。另為提高員工安全衛生觀念,定期辦理員工「一般勞工之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以提升工作環境安全性,2024 年度參訓人數共計 5,317 人。此外,為因應其他緊急狀況定期辦理地震演練、安全防護演練、AED 及 CPR 教育訓練等相關訓練,另於新人訓練宣導相關緊急應變措施。

防護團
臺灣企銀總行大樓設有防護團,團長由總經理擔任,副團長由副總經理擔任,另設有總幹事、幹事,防護團編組包含防護隊、消防隊、供應隊、救護隊等 4 隊及2 位通訊員。每隊均設有隊長及副隊長各 1 名、總數共 192 人,俾遇狀況發生時能隨時採取必要的應變措施,確保員工之安全,並依法令每年安排訓練,2024 年常年訓練參訓人數共計 186 人,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同分局評定本行為常年訓練績優單位第 1 名。
防護團組織圖
預防和減輕與業務關係直接相關聯之職業安全衛生的衝擊

臺灣企銀訂定「供應商管理要點」及「供應商管理辦法實施計畫」,要求商業夥伴/供應商於採購前簽署「人權及環境永續承諾書」並透過「企業社會責任自評表」檢視誠信經營、資料安全、環境保護、企業社會責任與法規遵循等重要面向執行情況。


針對一定金額以上之供應商,2024 年本行審查其是否有違反環保、勞動及人權風險案件(查詢廠商數 149 家 ÷ 總廠商數 149 家 =100%),供應商具前述風險比例為 0%;本行已不定期訪視具有風險的供應商審核供應商改善情況,並於合作過程中藉由盡職調查了解供應商 / 商業夥伴因應狀況,以及是否有減緩補救措施,2024 年有採取補救措施的比例為 100%。


臺灣企銀訂定「供應商管理辦法」及其實施計畫,內容包含基本勞動人權、職業安全衛生、環境保護、維護社會公益、誠信經營及企業社會責任資訊揭露等,引導供應商共同促進經濟、環境與社會之永續發展。臺灣企銀採購合約明訂誠信經營及社會責任條款,內容包含應符合職安相關法規之約定;為強化供應商管理,該實施計畫依採購招商流程,區分採購前風險評估、執行期中管理及事後輔導等3 階段,簽約金額逾 1000 萬元以上之節能、資訊設備及維護、營建裝修工程等供應商,應提供近 1 年行政院環境部及勞動部之法令或裁處案件查詢資訊;倘查詢有違規事項者,應提出相關改善文件,未依規定期限提出相關改善文件者,本行得停止該供應商參與本行採購案投標權;本行將職安衛因子納入承攬合約,例如:與承攬商簽約之工程合約載明承攬商應遵照(職業安全衛生法)及(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規定切實辦理;廠商於施工前時應填寫「承攬商作業環境危害分析告知表」,告知施工場所之相關危害事項,以減少職業災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