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臺企銀行動銀行App
下載
首頁 永續發展
利害關係人
重大性議題

重大主題

重大性議題分析流程
Step 1 鑑別利害關係人
8大類利害關係人族群
Step 2 蒐集永續議題
採用GRI 2021 年版永續報告準則,同步參考其他國際上廣泛認可的永續性標準、規範、永續投資評比機制以及國內外金融同業關注議題,並納入內外部利害關係人意見(如利害關係人問卷、股東會及法說會提問、永續顧問建議),綜合以上標準,2024 年彙整出17 項永續議題。
Step 3 影響分析
界定正面與負面衝擊,鑑別出23項具體的衝擊議題。
Step 4 問卷調查與數據分析

依據正負面衝擊議題篩選對應部門,由本行23位高階主管填寫正負面衝擊問卷、財務重大性問卷,統計每項衝擊議題衝擊程度與發生可能性的平均值。

Step 5 重大性評估

正面衝擊:衝擊程度大於中、發生可能性大於高者納入重大主題。

負面衝擊:由於負面衝擊具災難性(不可補救),故負面衝擊大於中者即納入關鍵衝擊議題。
Step 6 確認重大主題排序
將問卷及對外部衝擊程度評估之結果,製作成雙重重大性分析矩陣圖及重大主題分析矩陣圖,並說明重大主題管理機制、績效指標與目標。
Step 7 經永續發展委員會確認
重大主題分析矩陣圖
重大主題列表及差異說明
排序1 重大主題 對應GRI準則及特定主題指標 議題重大理由 差異說明 價值鏈衝擊邊界及涉入程度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2
價值鏈衝擊範圍 價值鏈衝擊範圍/衝擊成因3/商業活動涵蓋率4
上游5 臺灣企銀 下游6 上游 下游
員工 臺灣企銀 股東/投資人 供應商/合作夥伴 政府機關 非政府組織/公益團體 外部顧問 媒體 客戶
1 法令遵循
  • GRI 3-3
  • 自訂重大主題
本行遵循相關法規、建立管控機制及響應政府相關政策,落實政府強力推動的防制洗錢、打擊資恐、詐欺防堵等政策,相信主動遵循業務相關法規是企業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未異動。 直接 直接 直接 - 間接/公司營運/>50% - - 間接/公司營運/>50% -
2 資訊安全
  • GRI 3-3
  • 自訂重大主題
金融業務發展有賴穩定的資訊系統,且涉及大量業務往來與資訊留存,應精進資訊安全系統及管理策略,方能有效保護公司及客戶之權益。 未異動。 直接 直接 直接 商業關係/供應鏈/>50% 間接/公司營運/>50% - - 間接/公司營運/>50% 直接/產品、服務/>50%
3 風險管理

 

  • GRI 3-3
  • 自訂重大主題
隨著金融環境快速變化、科技日新月異、產品及業務越趨複雜及新興風險日漸多樣化,為有效控管全行風險,本行架構整體化之風險管理體系,並在法定資本比率之前提下控管風險與報酬之合理性,以達成營運目標及有效管理營運風險和其他風險,避免公司遭受業務損失,維持整體金融及經濟結構的穩定。 未異動。 直接 直接 直接 商業關係/供應鏈/>50% 間接/公司營運/>50% - - - 直接/產品、服務/>50%
 4 隱私保護   
  • GRI 3-3
  • GRI 418-1
金融業營運易涉及客戶隱私,本行遵循個人資料保護法、建立隱私權保護政策、明訂客戶個人資料之使用方法等,確保客戶資料不落入非法利用之意圖。 新增重大主題。 直接 直接  直接  直接/產品、服務/>50% 間接/公司營運/>50%  -  -  -   直接/產品、服務/>50%
5 營運表現與韌性
  • GRI 3-3
  • GRI 201-1
營運中斷可能導致客戶交易困難和信心喪失,進一步面臨法律訴訟及信用評級下降,亦可能影響員工工作權益,確保營運持續、增強財務穩定性,可吸引更多商業機會,並增強金融市場穩定性。 排序異動 直接 直接 直接 商業關係/供應鏈/>50% 間接/公司營運/>50% - - 間接/公司營運/>50% 直接/產品、服務/>50%
6 公司治理
  • GRI 3-3
  • GRI 205-1至205-3
  • GRI 206-1
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利優化企業組織運作及永續發展,強化企業營運的穩定度與透明度,提升企業長期價值與競爭力,為企業營運之根本。 排序異動。 直接 直接 直接 - 間接/公司營運/>50% - - 間接/公司營運/>50% -
7 投融資氣候行動
  • GRI 3-3
  • GRI 201-2
  • GRI 203-2
極端氣候、天然災害、能源危機與低碳經濟轉型帶來的各項風險及機會,本行務實設定淨零目標,積極落實自身排放減量及投、融資活動的資產配置調整,強化氣候韌性,並發揮金融中介之關鍵影響力,結合核心職能,推動ESG授信、ESG投資等金融服務,引導資金流向永續發展相關項目,期能由金融市場引導產業、投資人、消費者重視永續發展,共同邁向淨零未來。 排序異動。 - 直接 直接 - 間接/公司營運/>50% - 商業關係/公司營運/>50% - 直接/產品、服務/>50%
8 數位金融與創新
  • GRI 3-3
  • GRI 203-2
  • GRI 417-1及417-2
數位金融時代來臨,傳統金融商品業務因而備受衝擊,本行積極運用數位創新科技改變既有營運模式,有效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減少交易成本並創造新的往來商機,以達成永續經營目標。 排序異動。 直接 直接 直接 商業關係/供應鏈/>50% 間接/公司營運/>50% - - 間接/公司營運/>50% 直接/產品、服務/>50%
 9 顧客關係   
  • GRI 3-3
  • GRI 417-1及417-2
本行致力於經營友善且深厚的客戶關係、提升客戶滿意度,透過提供合規且貼合需求之產品及服務,深化客戶忠誠度,以維持市場競爭優勢。 新增重大主題。 直接  直接  直接  直接/產品、服務/>50%  間接/公司營運/>50%   - 直接/產品、服務/>50% 
 10  職場人權維護
  • GRI 3-3
  • GRI 402
  • GRI 405
  • GRI 406
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本行建構和諧的工作職場,公平對待並尊重員工的多元性,包括合法的勞動條件、透明的溝通管道、平等的升遷機會等。 新增重大主題。 直接  直接   -

1 依據雙重重大性分析排序。

2 經由公司商業活動衝擊到的外部利害關係人群體,包含環境、社會、客戶和終端使用者,以及外部員工(如:供應鏈、承攬商等)。

3 公司營運、產品/服務,和/或供應鏈中造成外部衝擊的活動或部位。

4 公司營運、產品/服務,和/或供應鏈等商業活動被納入衝擊評估考量的比例。

5 詳見1.2.2公司現況-活動、價值鏈及其他商業關係。

6 詳見1.2.2公司現況-活動、價值鏈及其他商業關係。

重大主題管理方針
排序 重大議題 負責單位 衝擊類別與描述 政策 承諾 行動
1 法令遵循 公司治理小組

實際、潛在負面衝擊-違反法令規範︰
【經濟】因違反金融和公司治理相關的法規,可能面臨罰緩、業務中斷等,進而影響利害關係人權益。
【環境】因未能遵循環境規範的行為,造成生態破壞或環境汙染。
【人群】因違反社會與勞工相關法規的行為,損及客戶、員工或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權益。

法令遵循係董事會、高階管理人員及全體行員之共同責任。

使每位行員熟悉與本身相關之法令規章及道德規範。

預防潛在負面衝擊:

  • 辦理各單位辦理法令遵循自評檢核。
  • 辦理銀行及證券分公司「法令遵循業務研討會」法令遵循主管教育訓練。
  • 辦理銀行及證券分公司「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研討會」教育訓練。
2 資訊安全 顧客權益小組

潛在負面衝擊-資訊安全管理失當 ︰
【經濟/人群】資訊和網路安全的疏忽可能引起業務暫停、遭受嚴重損害或法律追訴,損及利害關係人的權利。

遵循「資通安全管理政策」 確保資通系統及資訊資產的機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並降低營運風險。 預防潛在負面衝擊:
落實年度資通安全維護計畫。
3 風險管理 公司治理小組

潛在負面衝擊-風險管理失當 ︰
【經濟】未適當管理外部新興風險或內部的信用、市場、作業、銀行利率、流動性和其他風險,使公司遭受重大違反規定或業務損失,打擊整體金融或經濟結構的穩定。

為有效控管全行風險,本行訂有「風險管理政策」、「信用風險管理準則」、「市場風險管理準則」、「作業風險管理準則」、「銀行利率風險管理要點」、「資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要點」等規章,各項規章及其相關風險限額均經董事(常務董事)會核准,其中風險管理政策內容如下:建立風險辨識、衡量、監督、控管、資訊陳報及因應對策之風險管理機制,架構整體化之風險管理體系,以適切的風險管理為導向之經營模式,並在法定資本比率之前提下控管風險與報酬之合理性,以達成營運目標,增進股東權益。其範圍涵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作業風險、銀行簿利率風險及資金流動性風險、其他風險之管理及資本適足性管理。 在銀行接受之可承擔信用風險範圍內,維持適足資本,達到風險與報酬合理化。

預防潛在負面衝擊:

  • 本行訂有業務相關規章及業務手冊供各單位依循,相關規章除函知各單位外,並每年舉辦各項政策宣導及業務訓練,以強化各級人員風險意識,已利相關人員了解並落實各項風險控管之執行及應負之責任。
  • 為利內部控制制度之設計及執行,本行依分層負責及實務運作模式,建立內部控制三道防線架構,明確釐清三道防線之權責範圍,以利各單位了解其各自在銀行整體風險及控制架構所扮演之角色功能,加強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工作的溝通協調,以維持有效適當之內部控制制度運作。
 4 隱私保護  顧客權益小組 

 

潛在負面衝擊-隱私侵害︰
【人群】客戶、員工或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個資
遭到不當洩漏,導致其隱私權受到侵害。

遵循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法規,以維護客戶權益。
  • 訂定「臺灣中小企業銀行個人資料管理政策」。
  • 落實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法規,並嚴禁對外洩漏客戶之資料。
  • 設有「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負責建立個資保護規範,包含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及利用等管理措施,並訂定「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及利用管理要點」。
預防潛在負面衝擊:
為落實對個人資料之保護與管理,定期辦理教育訓練以加強宣導相關業務規範及業務人員之專業性。
5 營運表現與韌性 顧客權益小組
  • 潛在負面衝擊-企業營運中斷︰
    【經濟】營運中斷可能導致客戶交易困難、信心喪失和大量撤資。此外,也可能面臨法律訴訟、信用評級下降及資金成本上升。若多家銀行受影響,可能威脅金融系統穩定性,進而衝擊整體經濟。
    【人群】因企業營運中斷,影響自身及供應鏈員工的工作權益以及生活保障。
  • 潛在正面衝擊-營運韌性提升︰
    【經濟】確保營運持續、增強財務穩定性,並吸引更多商業機會。同時減少了貸款違約風險,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且增強金融市場穩定性。
訂定「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資訊中心災害復原處理程序」、「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資訊部資訊系統管理作業程序」、「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資訊安全及維運處理程序」及「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資通系統營運持續管理辦法」等相關規章。 持續強化災害應變能力並建立適當之資訊系統備援機制,以強化災害應變能力。災害發生時,得於承諾之復原時間目標內回復至最小可接受服務水準,以維護客戶權益。 預防潛在負面衝擊、管理潛在正面衝擊:
定期辦理資訊中心異地災害復原整體演練,驗證備援中心異地復原能力,並針對各種威脅對業務可能之衝擊進行營運衝擊分析作業以制定適當之備援措施,以確保營運嚴重中斷時,仍可維持業務運作。
6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小組

潛在負面衝擊-公司治理失當 ︰
【經濟】由於公司治理的不良表現和嚴重的疏忽,或因未秉持誠信經營、貪污、造假等行為,對利害關係人權益造成負面影響,進而整體的金融或經濟結構造成衝擊。

訂定公司治理相關章則,以健全公司治理組織與制度,並落實公司治理與誠信經營,以保障利害關係人權益、強化董事會職能。 董事會依公司章程、股東會決議與法令行使職權,以誠信、廉潔為核心價值,重視公司治理,創造與利害關係人共利共享環境。 預防潛在負面衝擊:
推動董事多元組成與善盡董事職能,落實從業誠信道德、法令遵循教育,塑造誠信文化。
7 投融資氣候行動 永續金融小組
  • 潛在負面衝擊-投融資氣候行動失敗 ︰
    【經濟】未能協助融資對象有效地邁向低碳轉型,可能會面臨高風險的資產成為擱淺資產,導致金融風險上升。
    【環境】氣候行動失敗可能導致更多的碳排放和其他環境衝擊,包括生物多樣性的減少。未能降低或抵消其業務活動造成的碳足跡,將加劇全球暖化問題,並對自然環境造成長期的傷害。
    【人群】氣候變遷影響人群生計,增加健康與安全的風險,極端氣候事件導致金融服務中斷,影響社會正常運作。
  • 實際正面衝擊-發展助力低碳轉型的產品與服務 ︰
    【經濟】將資金導向至低碳產業,推動該產業的發展,創造新的商業機會與工作機會,也進而減緩極端氣候事件所帶來的經濟風險。
    【環境】透過綠色金融支援低碳技術,有助降低碳排放,增強氣候韌性,助於維護生物多樣性。
  • 支持善盡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之企業,並避免投資具爭議性之標的。
  • 依循主管機關「本國銀行氣候風險財務揭露指引」,鑑別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建立因應方案,發展氣候治理政策。
  • 將ESG議題融入融資、理財及信用卡等業務之發展策略及作業流程,響應全球減碳趨勢、呼應政府政策,同時引導客戶重視及回應ESG風險並發展商機。
  • 針對有爭議客戶不與之往來授信業務,辦理時,透過政府機關網站查閱授信企業對環保、勞安、食安及勞工退休準備金提撥率相關資訊,納入融資評估重點。
  • 善盡管理人責任以落實誠信經營。
  • 定期辦理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分析,以強化本行氣候變遷治理,評估財務衝擊以降低風險並掌握商機。
  • 持續揭露本行碳排放及減量資訊。
  • 藉由以實踐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精神,辦理綠色貸款商品,為環境、社會友善盡一份力。
  • 支持落實環保與綠色發展之產業,避免與具環境風險及社會風險之企業合作。
  • 鼓勵客戶透過綠色飲食、綠能交通,支持環保消費並關注環境永續發展。
  • 支持環保與綠色產業,避免直接與具爭議性之企業授信往來。
  • 預防潛在負面衝擊:
    • 完成簽署赤道原則,並將赤道原則導入授信作業流程。
    • 以ESG投資支持環境永續、社會議題的實際行動。
  • 管理實際正面衝擊:
    • 慎選投資標的,交易後並持續關注。
    • 簽署並導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建議架構。
    • 持續填報CDP氣候變遷問卷。
8 數位金融與創新 顧客權益小組
  • 潛在負面衝擊-數位轉型不均與數位孤立 ︰
    【經濟】若企業在數位轉型落後,其市場競爭力可能受到影響,導致資本流動性降低、客戶流失、及業務中斷,進一步影響整體經濟活動與成長。
    【人群】轉型數位金融的過程中,可能有某些群體(如:老年人、數位技能不足者)尚無法有效使用數位金融服務,從而增加他們的經濟困難和社會隔離。此外,這也可能造成就業市場上的數位技能差距,使得部分人才面臨就業困境。
  • 實際、潛在正面衝擊-數位金融與創新 ︰
    【經濟】有效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減少交易成本,並創造新的經濟機會,吸引更多投資,促進經濟成長。
    【環境】減少實體銀行據點需求,進而減少資源使用與交通或交易相關的碳排放。
    【人群】數位金融可擴展到之前無法覆蓋的地區,增加便利性,並使人們更容易獲得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資訊。
  • 外部利害關係人評估:
  • 影響層面:
    本行導入數位化服務並發展數位創新產品,積極推動數位轉型發展與應用,導入金融科技服務,打造便捷、高價值數位金融體驗,提供客戶多元消費場景及普惠金融服務。
  • 量化指標:
    「台灣Pay」行動支付之使用者涵蓋高齡者、偏遠地區居民等多元客戶。2024 年使用「台灣Pay」行動支付之客戶數與交易量皆較2023 年成長,其中台灣Pay 客戶綁定數已逾53 萬人,相較2023 年成長約13%,台灣Pay 總交易筆數平均每月皆超過26 萬筆,年增率高達33%;人均交易量相較2023 年成長約18%。另透過台灣Pay QR Code 進行掃碼轉帳,可降低客戶使用交易服務每筆15 元成本轉帳手續費。
  • 影響力評估:
    為使偏遠地區之居民不受時間與空間之限制,本行擴大整個電子支付的發展,積極建構支付生態圈,目前與七家電子支付機構合作「Account Link 綁定銀行帳戶」服務,客戶可進行付款、儲值、提領功能,隨時隨地滿足客戶金融需求,為客戶打造普惠友善金融環境,截至2024 年底綁定戶數已超越11.4 萬戶,交易金額已超越新臺幣128 億元,2024 年綁定戶數相較2023 年成長率約達30%。
運用數位創新科技改變既有營運模式,轉型成以顧客的價值與體驗為核心,創造本行新價值與永續經營優勢,達成數位治理目標。 打造更便捷、以客為本、重視用戶體驗的全通路金融服務。 預防潛在負面衝擊、管理實際與潛在正面衝擊:
透過創新金融科技、運用數據驅動成長、導入流程數位化、數位通路全面升級及改變思維習慣等面向,打造更便捷、以客為本、重視用戶體驗的全通路金融服務,同時結合社群媒體及數位行銷,鼓勵客戶多使用網路銀行、行動銀行及行動支付等,滿足消費者對金融服務行動化的需求,提供客戶更多元流暢的數位金融體驗。
 9 顧客關係  顧客權益小組   
  • 潛在負面衝擊-損害顧客權益 ︰
    【人群】未妥善設計顧客投訴的匯報流程,或相關程序不夠透明與完整,導致顧客問題未能及時得到解決,進一步影響其對銀行的信任度和滿意度。此外,若金融產品或服務的操作流程設計不良或商品機制有瑕疵,顧客可能因此受到金融損失或其他不利影響,進而侵害其權益。
  • 實際正面衝擊-優化客戶金融服務︰
    【經濟/人群】透過提升金融商品與服務的品質與效率,優化客戶體驗,使顧客能接觸與使用到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針對提供的金融服務,建立完善的客戶回饋機制,並遵循相關法規,以維護客戶權益。  
  • 訂定「臺灣中小企業銀行公平待客原則政策」及「臺灣中小企業銀行公平待客原則策略」。
  • 落實金融業公平待客原則,確保商品及服務品質。
 

預防潛在負面衝擊、管理潛在正面衝擊:

  • 持續辦理客戶滿意度調查,且訂定客訴案件減降目標,以降低客戶對公司之負面評價。
  • 設計不當行銷相關指標及進行監控,並將針對弱勢客戶不當行銷或衍生之客訴糾紛情形列入法令遵循考評項目。
 10  職場人權
維護
員工照顧
小組 
 
  • 潛在負面衝擊-侵害職場人權 ︰
    【經濟】員工權益受損可能引發員工申訴或發生工會活動,例如罷工,進而影響社會正常運轉,整體經濟因而受到波動。
    【人群】過度工時和強制性的工作環境,員工的工作權益受到損害;並因性別或其他因素而受到歧視,進一步侵害了員工的工作權益。
  • 實際正面衝擊-促進職場平等多元︰
    【人群】促進平等的發展機會,提供多元背景的人才機會顯示了公司的社會責任和承諾,有助於打破障礙,促進工作場所的平等和多樣性。
承諾遵守勞動人權相關法規,遵循並支持國際人權公約所揭櫫之人權保護精神與基本原則,如性別平等、工作權及禁止歧視等權利。  落實對員工招募、升遷、待遇等無不平等對待,對於任何形式之歧視行為採零容忍態度,並制定相關之管理政策與程序,提供多元且安全之申訴管道,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免受侵害。  

預防潛在負面衝擊、管理潛在正面衝擊:

  • 遵循國際公認之人權標準,修訂「人權政策」。
  • 為確保員工於工作及服務環境中受到應有的尊重、合理與平等對待,免遭受歧視或騷擾,訂定「禁止歧視與騷擾政策」。
  • 透過人權盡職調查機制及風險評估,檢視預防及減緩措施並制訂改善計畫且追蹤執行成果。
  • 持續辦理人權相關課程。
重大主題評量與目標
排序 議題 評量與目標
績效指標 2024年
(短期)目標
2024年達成情形 2025年
(短期)目標
2030年
(中長期)目標
1 法令遵循 KPI 1:辦理各單位辦理法令遵循自評檢核。 每年2次。 每年2次。 每年2次。 每年2次。
KPI 2:銀行及證券總、分公司「法令遵循業務研討會」法令遵循主管教育訓練完訓率。 100%。 100%。 100%。 100%。
KPI 3:銀行及證券總、分公司「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研討會」教育訓練完訓率。 100%。 100%。 100%。 100%。
2 資訊安全 KPI 1:於知悉下列資通安全事件後,在36小時內完成損害控制或復原之達成率:
  • 核心業務資訊遭(輕微或嚴重)洩漏
  • 核心業務資訊、核心資通系統遭(輕微或嚴重)竄改
  • 屬「重大偶發事件」之資通安全事件
100% 100%(2024年未發生) 100% 100%
KPI 2:每年投保資安險 每年續保 2024 年11 月13 日完成續保   每年續保 每年續保
KPI 3:資安宣導及教育訓練完訓率 100% 100% 100% 100%
3 風險管理 KPI 1:遵循「銀行資本適足性及資本等級管理辦法」

符合法定比率

  1. 普通股權益比率不得低於7%
  2. 第一類資本比率不得低於8.5%
  3. 資本適足率不得低於10.5%

符合法定比率

  1. 普通股權益比率8.87%
  2. 第一類資本比率10.13%
  3. 資本適足率13.33%

符合法定比率

  1. 普通股權益比率不得低於7%
  2. 第一類資本比率不得低於8.5%
  3. 資本適足率不得低於10.5%

符合法定比率

  1. 普通股權益比率不得低於7%
  2. 第一類資本比率不得低於8.5%
  3. 資本適足率不得低於10.5%
KPI 2:風險管理委員會每月召開達成率。 100% 100% 100% 100%
 4 隱私保護   KPI 1:定期召開「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 每年召開2 次 2024年4月9日及2024年12月30日分別召開1次 每年召開2 次  每年召開2 次 
 KPI 2:定期辦理個人資料保護教育訓練 每年辦理1 次
2024 年10月1日至10月21日辦理「個人資料保護相關法令規章教育訓練」課程 每年辦理1 次  每年辦理1 次 
5 營運表現
與韌性
KPI 1:辦理資訊主中心異地災害復原演練 每年2次 於2024年5月11日完成上半年演練,2024年10月15日及16 日完成下半年演練 每年2次 每年2次
 KPI 2:核心系統恢復時間  4 小時 4 小時  4 小時  4 小時 
6 公司治理 KPI 1:董事成員多元化 女性董事佔董事席次至少1/5 女性董事2 席佔董事席次2/15 女性董事佔董事席次至少1/4 獨立董事及單一性別董事均佔董事席次至少1/3
KPI 2:出席董事會整體平均出席率/個別董事最低出席率 94%/82% 98.6%/93.3% 95%/82% 95%/84%
KPI 3:辦理董事會績效評估  內部評估加權平均得分93分 內部評估加權平均得分98.3 分 內部評估加權平均得分94分 委託外部專業機構辦理董事會績效評估
KPI 4:從業誠信道德教育 通過率96% 2024 年下半年線上考核測驗已將誠信經營納入考科,不及格者均已補測合格,通過率100% 通過率96.5% 通過率97%
7 投融資氣候行動 KPI 1:投資永續相關債券或相關產業或產品 投資永續相關債券佔債券總投資部位5% 投資永續相關債券佔債券總投資部位7.56%
投資永續相關債券佔債券總投資部位6% 投資永續相關債券佔債券總投資部位7%
KPI 2:出席被投資之上市櫃公司股東會比率 100% 100% 100% 100%
KPI 3:企業授信戶新承作授信案件簽署『履行社會責任承諾書』之覆蓋率 覆蓋率90%  覆蓋率90.55% 覆蓋率91%  覆蓋率92%
KPI 4:提供融資、協助個人客戶改善及提升設備、購置綠建築之相關綠色專案貸款累積撥貸金額 20 億元 90 億元 120 億元 150 億元
KPI 5:綠色融資放款餘額(*包含綠色產業、綠色企業) 1,730億元 1,855.34億元 1,780億元 1,830億元
KPI 6:永續連結貸款件數 累計承作100件 累計承作102件 累計承作135件
累計承作170件
KPI 7: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累計核貸金額 累計核貸金額900億元 961億元 累計核貸金額1000億元 累計核貸金額1200億元
KPI 8:上架具ESG概念之基金檔數(以2022年上架具ESG概念之基金檔數為基準) 累計上架基金共6檔 累計上架基金共9 檔
(基準日:2022年,其中1 檔於2024.07 完成清算)
累計上架基金共7檔
累計上架基金共12檔
KPI 9:環保材質信用卡之覆蓋率(環保材質信用卡累積發卡數/ 當年底總流通卡數) 覆蓋率28% 環保材質信用卡覆蓋29.6%
50,408 張(12 月底環保材質信用卡累積發卡數)/ 170,427張(12月底總流通卡數)
覆蓋率29%
覆蓋率30%
KPI 10:填報CDP氣候變遷問卷 評等為B級(管理等級) 評等為A-級(領導等級)
評等為B級(管理等級) 評等為A-級(領導等級)
KPI 11:辦理TCFD分析並公開揭露重點資訊 達成率100% 已揭露,達成100% 達成率100% 達成率100%
KPI 12:辦理TCFD報告書第三方查證 達成率100% 已辦理,達成100% 達成率100% 達成率100%
KPI 13:導入PCAF方法學盤查範疇三類別15投融資產生的碳排放,並建立財務碳排放核算機制 達成率50% 已導入,達成100% 達成率75% 達成率100%
KPI 14:完成SBT目標設定 達成率50% 已提交,達成50% 達成率100% 達成率100%
8 數位金融與創新 KPI 1:取得數位金融專利總件 55 76 65 75
 KPI 2:「台灣PAY」QR CODE 交易筆數 新增交易筆數達230 萬筆 新增交易筆數達284 萬筆 新增交易筆數達240 萬筆 新增交易筆數達250 萬筆
 KPI 3:線上服務交易筆數 新增交易筆數達1,640 萬筆 新增交易筆數達1,674 萬 新增交易筆數達1,690 萬 新增交易筆數達1,960 萬
 KPI 4:線上開戶總戶數 15萬 17.9萬  18萬  33萬 
 KPI 5:線上貸款申請件數 新增線上申貸達4,000 件 新增線上申貸達12,016 件  新增線上申貸達4,800 件 新增線上申貸達12,000 件 
 9 顧客關係  KPI 1:顧客滿意度問卷調查7 顧客滿意度達90% 顧客滿意度達92%   顧客滿意度達90% 顧客滿意度達90%
KPI 2:辦理法令遵循風險評估作業 每年辦理1 次  完成法令遵循風險評估作業並於2024 年4 月23日函報金管會備
 每年辦理1 次 每年辦理1 次
 KPI 3:進入金管會「金融業公平待客原則」評核前25% 業者名單 進入金管會「金融業公平待客原則」評核前25%業者名單
金管會「金融業公平待客原則」評核50-75% 業者名單
持續獲評金管會「金融業公平待客原則」評核前25% 業者名單 持續獲評金管會「金融業公平待客原則」評核前25% 業者名單
 10 職場人權維護  KPI 1:「執行職務確屬遭受不法侵害案件」發生率風險值   ≦ 0.15%  0%(無發生)  ≦ 0.14% ≦ 0.12% 
 KPI 2:性騷擾申訴案件成立發生率風險值  ≦ 0.15%  0% ≦ 0.14%  ≦ 0.12% 
KPI 3:女性在STEM 相關職位的百分比   ≧ 34%  35.28%  ≧ 35%  ≧ 37%
 KPI 4:新進行員性別平等課程受訓率  ≧ 95%  100% ≧ 95%   ≧ 95%

7 本行針對使用網路銀行及行動銀行之帳戶明細及基金查詢、台外幣轉帳、買賣外幣、匯出匯款及基金轉換贖回等用戶自行進行滿意度調查。